要想防止邻国突然来一记闷棍式的军事突袭郑州股票配资网,其实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:盯紧对方的“动员”!
你别看现在武器发达,但现代战争是打不出“突袭”的。为啥?因为战争不像打游戏,说打就打,一点加载时间都没有。若要打仗,必然要进行动员,涉及人员、物资、资源的调配。仅仅是让数百万预备役归队,恐怕都得耗费数月之久,其间周折可想而知。 你要是连对方的大规模动员都察觉不到,那基本只能说你是自己眼瞎了。
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现代战争很难搞突然袭击,历史上为什么还能发生“惊天一突”的情况呢?比如二战的巴巴罗萨行动。
这可谓人类历史上规模极为庞大的军事行动之一。德国不但倾其所有投入资源,还裹挟罗马尼亚、芬兰、意大利、匈牙利等众多小弟,耗时半年,于东线屯兵达380万人。现代军队,这么多人光是每天上厕所,都能拉出一座小山。
你说德国在东线聚这么多人是为了旅游吗?连住山头的二大爷都知道,这是准备打苏联的。可神奇的是,苏联竟然一丁点反应都没有。
展开剩余79%情报都有了,苏联为啥还不信?
这事你说是希特勒太奸?还是苏联太瞎?德国半年在边境集兵,苏联却像什么都没看见一样,最后被德军“顺利”打了个措手不及,开局就被闪击一溃千里。
这背后的原因,其实不是军事眼瞎,而是——政治决策+情报失真+自我催眠的三重灾难。
我们先说个对比:
1940年底,法国沦陷、英国龟缩,欧洲大陆上只剩下苏联还站着。这时候,苏德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了——在芬兰、罗马尼亚问题上,谈崩了好几次。于是希特勒在1940年11月下令:东线开始调兵,准备入侵苏联。
到年底,苏德边境已经出现了36个德军师。苏联人当然不傻,他们知道和德国迟早要干一仗。但关键是——什么时候打?
斯大林的判断是:不会那么快,应该等到1942年。
他不是乱猜,他有“两条情报”,大家一起分析看看:
情报一说,德军高层并不统一,很多将军反对打苏联; 情报二说,苏德刚签了大额贸易协定,德国还严重依赖苏联的粮食和原材料。这两条听起来都挺靠谱——谁会在刚签下合作协议之后就开战呢?这不就是吃了你家饭还砸你家锅?
于是斯大林得出一个“理性”判断:德国暂时不会开战,调兵只是施压手段。
但问题来了:这两条信息,全都错了!
情报出了问题,情绪也出事了
第一条说德军内部分裂,实际上就是几个将军在抱怨,希特勒根本没打算听他们的,整个军方主流早已准备对苏动手。
第二条贸易协定,更是德国用来麻痹苏联的缓兵之计。苏联却真的信了,还觉得这是“友谊的小船”。
更为荒诞的是,当苏联内部间谍将真相主动奉上时,斯大林竟视他们为“破坏苏德友谊”的反动分子,还将他们逮捕!
到了1941年2月,德国开始全面启动巴巴罗萨备战,情报人员发现100个德军师已经被调往波兰和东普鲁士,德军机场网络也已经完全覆盖了苏联边境。
这时候你还不信,那就不是眼瞎,是心瞎了。
到底该信谁?一场信息炼狱
进入1941年春,英国多次提醒苏联:德军已开始行动,快准备。
结果如何?苏联高层疑此为英国离间计,意图使苏德交战,而后坐山观虎斗。
而美国这边又来一句:“我们判断,希特勒得先搞定英国,才会打苏联。”这直接给斯大林打了一针“安定剂”。
于是,斯大林不假思索地选择相信美国,对英国乃至本国的情报系统皆持怀疑态度。
而他的情报系统,也被他的大清洗搞得只会拍马屁:斯大林想听德国不打,他们就专门挑“和平”的消息讲。
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——你不是没信息,而是你从一堆真假参半的信息里,只挑自己想听的那一条。
警告来了,结果被打成“放屁”
到6月前夕,德军已经压境,东线布满了装甲师、机械化师、步兵师,飞机成群飞进苏联领空侦察,几乎已经亮出“老子要打你”的牌子了。
就连东京的王牌间谍佐尔格,也准确传回了开战时间。结果斯大林的反应是:“放屁。”
连德军叛逃者都已经跑来通知苏联军官:“明天就打”,前线部队却接到命令:不能还击,不能挑衅,要克制。
然后呢?1941年6月22日凌晨,巴巴罗萨行动拉开帷幕。苏联防线仿若纸糊一般被撕裂,闪击战令西部战区遭受灭顶之灾。
不是斯大林没情报,也不是苏联不专业,而是:
你看到的并不等于你相信的 你想相信的,不一定是真的 现代战争打不出突袭,但能打出“政治信任崩塌”型灾难今天,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。就像当年一样,一边说经济在复苏,另一边却在全球各地热战升级。
那你说郑州股票配资网,战争到底要不要来了?
发布于:河南省凯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